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东成西就”岭南乡村又春风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5日

  岭南三月,春风拂过广东省高州市泗水镇樟下坡村的沃野,放眼望去,处处是村民抢抓农时、辛勤劳作的忙碌身影。

  “有空一起饮茶呀,以后我们可要和和睦睦的!”赖伯和余婆婆在田间遇上,相视一笑。

  而半个月前,两人还争得面红耳赤。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究竟为何如此针锋相对?

  多年土地界至争议埋隐患

  赖伯和余婆婆家中田地按“分关部”(旧时分家契约)划分两半,标定四至。

  多年的风雨侵蚀,土地界至变得模糊。2022年,一场暴风雨后,土地界至已完全看不清,双方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2022年6月26日,赖伯一气之下砍掉了争议土地上的8棵龙眼树。余婆婆报警,公安机关对赖伯作出行政处罚,认定涉案龙眼树是余婆婆家种的。余婆婆随后起诉索赔,广东省高州市人民法院依据行政处罚书支持了余婆婆的诉讼请求。

  然而,赖伯主张龙眼树是他自己种下的,便向广东省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茂名中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其间,赖伯又向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茂南区法院查证后认为砍树事实不清,撤回了该决定书。

  之后,赖伯就龙眼树赔偿一案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广东高院指定茂名中院审理,案件来到了法官谭振邦手上。

  “如果土地界至不搞清楚,他们之间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谭振邦翻开厚厚的案卷,眉头紧锁,“既然找到了矛盾的根源,还是要帮两家人实质性解决矛盾。”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是同村,祖上有亲,调解有可行性。合议庭决定到现场组织调解,将调解范围从财产损害延伸至土地争议,争取一揽子解决双方矛盾。

  调解如何开展、调解方案如何敲定呢?

  “可以找镇综治中心和村委会联合调解,充分发挥基层解纷力量。”合议庭成员一语点醒了谭振邦。

  谭振邦通过电话分别与泗水镇和樟下坡村的干部取得联系,详细了解纠纷实情,并邀请镇、村干部一同调解。

  利益平衡重构土地格局

  2025年1月21日,谭振邦以查看现场的名义,组织双方当事人来到争议土地处。

  “不用调解了,跟这家人没什么话好说的!”一见到法官,赖、余两家十几口人便围上来,纷纷拒绝调解。

  “都静一静!”谭振邦提高嗓门,“争树是表象,根源在土地!你们真想子孙后代接着打官司?”

  此话宛如当头一棒,双方当事人陷入了思考。

  “咱们今天就趁着调解,把土地的事一并解决了。镇里、村里的干部也都在场见证,我们一定公平公正地帮大家理清这件事。”谭振邦再接再厉高声说道。

  经过一番劝说,双方一致同意调解。

  现场勘验后,谭振邦发现争议土地分散在三处,既不便于双方使用,也无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赖伯,如果把村西边你房子旁边余婆婆的土地调整给你,房子周边可就更开阔了。”

  “余婆婆,你在村东边的两块土地间夹着两块赖伯的土地,如果能调整成你的土地,以后利用起来不是更方便?”

  双方听到调解方案,都心动了。余婆婆更是当场认可,但赖伯则说家里现在孙子当家做主,想等孙子回来再商量。

  谭振邦见调解有望,劝赖伯先打电话问问。

  “爷爷,虽然对方换给我们的地更多,但是我们换出去的土地位置更好,价值更高啊。”赖伯的孙子在电话中说道,“法官,余婆婆在村南边还有一块小地跟我家连着,让他们把这块地也给我们,我就同意这个调解方案。”

  余婆婆一家经过商量,考虑到那块地很小,便同意了。

  多元共治打破“加码”僵局

  正当大家准备去签调解协议时,赖伯孙子打来电话,说他叔叔家门口还有块很小的地也属于余婆婆家,希望也一并给他们。

  余婆婆的儿子顿时火冒三丈:“不调解了!得寸进尺!”

  面对赖伯孙子的“加码”,谭振邦请来在村中有较高威望,且是双方共同长辈的陈叔公帮忙劝说,同时请司法所、村委会干部分开双方,开展“背对背”调解。

  最终,大家重新坐回调解桌上,谭振邦提出新的调解方案。经过讨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赖伯拿到想要的两块地,并再补偿一块地给余婆婆。

  在村委会办公室,看到双方当事人从原来的剑拔弩张到重归于好,谭振邦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

  “真是多谢你帮我们谈妥了。”赖伯和余婆婆握住法官的手说。赖伯当场申请撤诉。

  谭振邦抬头望向时钟,已是中午12点30分。历经3个小时的努力,赖伯和余婆婆积怨多年的矛盾终于成功化解。

  此刻,温暖的阳光洒落,赖伯和余婆婆紧皱的双眉舒展开来,两家人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福寿西街2799号 举报受理电话:0536-8185225 邮编: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