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莒县人民法院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调研、信息、宣传骨干小组座谈会发言稿(四)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25日

  调研、信息、宣传骨干小组座谈会发言稿(四)

  严淑英

  在这里,我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就理论调研工作发表自己几点看法,希望能给大家有益借鉴。

  回想这两次写作历程,我的心得是作理论调研要有兴趣、要能勤劳、要有恒心、

  一是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即热爱工作和理论调研。做理论调研是很枯燥的,而且费时较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培养兴趣,想方设法地培养自己的“写瘾"。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的所经手案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和写作水平的同事请教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这两年写论文时,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思想和行动上有些懈怠,但我时刻紧绷有写作任务的弦,经常自我加压、自订计划,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不写点什么就不舒服的感觉,养成了坚持经常撰稿的良好习惯。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工作搞学术研究,实践出真知,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学术文章的。其次是热爱撰稿。

  二是能勤劳。要勤于思考、勤于阅读积累。善于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勤于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就不难捕捉到写作素材。而且思考必须贴近实际,切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我们都身处审判部门,每天面对各种类型的案件、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有很多题材可以写。我在写基层网格化的那篇论文时,根据我们去年需要去县里分配的社区报道,加之疫情期间网格化抗役和网格化创城,给了我写作选题的启示。其次是不怕辛苦,勤于阅读,勤于积累,阅读文献、期刊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给自己写作以启发。写论文前常常没思路,或者卡壳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读得太少。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的问题是想太多,而书读得太少,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写论文前,我通常都会就选题尽可能地查阅相关类型的文献,核心期刊,及时跟进最新文献,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能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三是有恒心。唯坚韧者始能遂其志。我们都身处审判部门,办案压力大,工作繁忙,只能利用晚上下班和周末业余时间来思考、来写作,这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和磨练。每天写一点,持之以恒。最好保持每天写作的习惯,不然当我们有事耽搁了,我们就会发现之前的思路有些模糊了,再要重新拾起来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写文章的过程,即能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更好的培养勤于思考钻研的品质,对我们日常工作大有裨益。

  最后,我觉得做理论调研,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从一些简短的心得体会、信息报道开始写,在内网上,杂志报纸上发表。遇到合适的选题的时候可以准备篇幅较长的论文,参加论文比赛。这样先易后难,能更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增强写作自信。有了兴趣和自信,原本枯燥的写作过程也会变得有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