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市北法院打造道交纠纷案件审理“新样本”

2023年01月03日
作者: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打印 分享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诉至法院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也随之大幅上涨。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面对交通事故类案件数量快速增长、法律关系复杂、化解难度大的局面,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868件,结案687件,其中调解结案236件,调撤率达到78.89%,判决自动履行率达到100%。

  聚焦案件办理高效化

  驶入执法办案“快车道”

  推进“类案专审”。法官对于涉相同保险公司案件安排集中开庭,提升办案质效的同时也节约了审判资源。针对审判中的疑难问题定期召开法官会议,集中开展道交纠纷类案专题研讨,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类案检索机制,有效统一裁判尺度。今年以来,道交纠纷案件无一件改判。

  推进“简案快审”。市北法院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道交纠纷案件适用小额程序和简易程序的占比超过90%,广泛运用令状式、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简式裁判文书适用率100%。“针对委托鉴定案件必须就鉴定检材予以质证的规定,无疑是要增加审判流程的环节、加重事务性工作、延长审理期限,所以我们将该环节简化为线上质证、线下递交异议申请书等材料的模式,这样减少诉累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市北法院水清法庭庭长陈晓艳说。

  推进“线上办案”。受疫情影响,部分外地当事人无法到庭。市北法院借助科技力量,采用线上方式开展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立案、开庭、送达。截至目前,道交纠纷案件线上调解、开庭案件156件,电子送达适用率94.37%。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调解及开庭,保证案件审理不减速、不打折,最大程度上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重视“判后答疑”。首先,在判决书下达的同时,法官会向当事人释明判决依据以及判决所涉及的法律条文,使当事人对法官裁定依据一目了然;其次,针对当事人对判决和法律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释法答疑,用当事人能听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解释法律规定、证据认定、裁判理由、裁判文书的文意和有关诉讼程序等,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上诉、申诉和信访案件。

  督促“判后履约”。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如果得不到履行,不仅会使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补偿,也会损害司法的权威,如果进入强制执行阶段,还会增加法院的司法成本。市北法院在结案后会根据案情强化督促机制,促使不少当事人主动履行了确定的义务,避免了很多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

  实现审判团队专业化

  打造司法便民“加速器”

  打造专业化审判团队。市北法院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鉴定依赖性高等特点,专门成立道交纠纷专业审判团队,选任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担任团队负责人,配备4名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8名调解员专业队伍集中审理,裁判标准统一、裁判理念一致,减少了审理内耗。

  积极推行模块化管理。市北法院启用“庭前送达组+庭审保障组+综合协调组”的工作模式,重新组合审判力量,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庭前送达组负责庭排期开庭送达,庭审保障组负责庭审记录,综合协调组负责裁判文书送达和归档,司法辅助事务分段集约运行,实现由传统“案跟人走”到“人跟案走”的转变,有效提升审判工作效率。适用该模式以来,法官人均结案量增加50%以上。

  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今年以来,我庭每周五下午的学习时间都会针对调解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目前已就调解员守则与相关法律规定、调解技巧与方法、交通事故案件常见问题解答、消费者权益案件常用法律解读等专题进行了培训。”陈晓艳介绍。据了解,市北法院道交纠纷专业审判团队已就上述工作进行了建章立制,并拟定了专业案件的调解员调解流程与守则并对交接流程进行了制度化,在全庭范围内统一了调解员专用的审判要素表、调解记录表与交接表等。

  坚持纠纷化解多元化

  按下司法服务“快进键”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市北法院道交纠纷专业审判团队来到市北区四方街道嘉兴路社区为当地居民面对面作宪法宣传,普及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常见法律问题,并发放法律手册。随后团队成员与辖区内企业进行座谈交流,针对企业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答疑解惑。一直以来,该团队注重强化与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的沟通联络,实现阵地前移,调解前置,推动纠纷源头化解,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我们保险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法院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充分利用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优势,积极为平台运行提供保障。”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在“道交一体化”联席会议上如是说。市北法院道交纠纷专业审判团队主动加强与公安交管、保险行业、鉴定机构的对接,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就查找当事人信息、事故责任认定、确认理赔标准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解决“道交一体化”平台运用中的堵点难点,推动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司法确认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一网通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道交纠纷案件调撤率78.89%,判决自动履行率100%。

  充分发挥工作室阵地作用。早在2019年7月,市北法院便在市北交警大队正式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交通事故纠纷有了更高效、更便捷的解决路径。对于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团队法官介绍:“事故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员的帮助下,通过平台申请在线调解,并通过其中的‘赔付计算’功能了解法院的预判结果,为当事人理性处理纠纷提供法律帮助,更快更好促成纠纷的解决,缩短纠纷的处理周期。如果调解成功,法院可以在线及时地给予司法确认,一经确认,调解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可执行性,也就是说一方不依照协议履行义务,相对方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申请在线立案,进入诉讼程序,由法院正式审理该纠纷。”截至目前,市北法院交通事故诉调工作室共收案2471起,其中调解结案1945起,还有17起纠纷正在调解中,调解率达到78.7%。

  来源:《青岛日报》12月26日第6版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QINGDAO SHIBEI DISTRICT PEOPLE'S 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