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地申先生因买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二手车,将卖方起诉并要求解除合同。这起案件从去年10月上旬立案至今,一直杳无音信。申先生近日拨打12368查询,法院工作人员告知“今年1月还在处理去年8月份的案件,去年10月的案件,今年2月份能开庭就很不错了。”工作人员同时表达了歉意并希望当事人理解:“案子实在太多,我们常常中午、周末都不得休息,晚上都在加班。”无奈的申先生出除了等待也别无他法。
“案多人少”、纠纷解决渠道不畅、当事人陷入无限期等待是不少基层法院面临的共同难题。司法是解决矛盾纠纷的终极手段,群众呼唤更高效的司法质效,统筹推进诉源治理,减少“高射炮打蚊子”的情况,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各地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通过设立诉调对接窗口、调解工作室、“法官之家”,不少法院集成律师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公证、仲裁等资源,邀请第三方调解组织入驻,在推动司法资源下沉、化解矛盾纠纷上取得一定成效。不过,诉源治理工作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基层法院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接入基层法院调解平台力度不够;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功能被弱化,非诉方式效果不理想;当事人支付能力不足,调解成功率偏低等情况。
诉源治理关键一环在于法院与司法行政、市场监管、住建、卫健等部门及街道形成多方力量的整合与引导。而部门合力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通过进一步加强诉前调解经费保障、健全诉源治理协调联动机制等措施让诉源治理在实践中运用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两会临近,公众期盼在会上听到更多这样的声音,真正让解纷变得更高效,司法获得感来得更实在。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QINGDAO SHIBEI DISTRICT PEOPLE'S 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