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五四”青年节读李鸿章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2日

   2020年5月4日,第102个“五四”青年节,我恰巧读到关于李鸿章的事迹,读罢掩卷沉思,脑海里清晰的记得当年历史课本中关于他的记录,因他作为清政府代表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背负了许多的谩骂与嘲讽。如今看来,这一千古骂名由他来背着实太过苛责。
   当时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坚决反对,无奈皇帝决议要战,并派坚决反战他的带兵,最后战争失败,他被革职并被派到日本去签约和谈,其中心酸,无人可知。后至《辛丑条约》签订一事,于他就更是无妄之灾,从光绪皇帝向八国联军宣战,到义和团战败,联军攻入北京,皇帝跑到西安,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与此间事情并无任何关联,然而,朝廷一封电报,把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召到北京,在卖国条约上签字。签字两月之后老人家就忧愤而亡。
   书中描述的两个场景使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都不禁潸然泪下。一个是李鸿章在去日本谈判签约的路上遇刺,子弹打穿了他的颧骨,留在左眼下方,他因此差点失明。之后,他拒绝取出子弹,带着一脸鲜血去和日本官员谈判,而对方也真的因此在之前争议不下的条款上做出了让步,据说,他在签字的时候老泪纵横。另一个场景是因《马关条约》签订而强烈刺激的李鸿章发誓,终身不踏日本土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归来途中路过横滨,不肯登岸,当时需要换船,换船时用小船摆渡,他发现摆渡的小船是日本船,说什么都不肯踏上。最后,随行的人在两艘轮船之间架起一块木板,7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忽忽悠悠的海面上,步履蹒跚却又毅然决然的腾挪过去。
   我仿佛能跨越千年感受到这位老人的无奈、倔强与绝望,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竭尽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鞠躬尽瘁,却回天无力,大清朝一败于甲午,再败于辛丑,最后在李鸿章去世十年之后猝然崩溃。这当然不仅是李鸿章个人的失败,而是一个文明整体的失败。他所能做的事情,无非是在当时怎么做都是错的大时代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把事情做得哪怕再好一点点,也就仅此而已了。
   反观当今,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盛世中华,即便遭遇经年不遇的疫情突袭,仍能举全国之力与困难抗衡,各行各业的英雄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与病毒较量、同时间赛跑••••••英雄需逢其时,感谢这个伟大时代,感恩能亲历和见证这伟大时代。
   在国家大义面前,一个“李鸿章”只能折射出时代的悲凉,只有千千万万的他们汇聚在一起,方能成就时代洪流,势不可挡。他们是守卫边疆的军人,是坚守岗位的警察,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是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是攻坚克难的科研工作者,是无私奉献的青年志愿者,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不惧艰险的消防员,是千千万万的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10、20后的青年们兴学强国,慷慨救国;30、40后的青年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50、60后的青年们乘着改革的东风,书写国家发展新篇章;70、80后的青年们风雨兼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长辈眼里“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90后和00后们,也在这场抗疫会战中扛起了大旗,他们站在病毒的前面,替我们架起生命的防线。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此刻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其深刻内涵,壮哉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步履不停,初心不改,一代代青年薪火相传,伟大祖国必将繁荣昌盛。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