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普法,一直在路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18日

    2014年7月,我作为一名“村官”从象牙塔一头扎进了农村,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初入农村,我既兴奋又激动,当然更多的是迷茫,特别是听到有村民说“一个小姑娘啊,能干什么呀”的时候,我又多了一分低落。确实,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也不知道我能干点什么,而且村民都认为我们这些“村官”就是来镀金的,也不会给村里带来啥实质性的“好处”。第一次参加村里的两委会的时候,我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我的专业是法律,希望大家有什么法律问题可以来咨询我,但后来我发现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发现并不是村民在生活中遇不到法律问题,而是他们不了解法律,不懂法律更不会运用法律,被坑被骗了就自认倒霉,相互间有了矛盾纠纷,好点的会找个人调解调解,有的就直接用暴力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两败俱伤,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说还可能让自己触犯法律的底线。当然,这并不是个别村的个别现象,而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我好像从一片迷雾中找到了一片阳光,我应该发挥自己的一技专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做一点贡献。

    2015年初,我和其他5个“村官”组建了东营村官普法联盟,主旨就是要将最接地气的法律送到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懂法、知法、守法。于是,普法联盟的活动序幕就展开了。我主要负责广饶地区的普法活动策划和开展。首先,我和陈官镇团委合作发起成立了指南针普法教育实验基地,旨在普法要从娃娃抓起。然后,我也学着电视节目的样子,办起了法律讲堂,在广饶县陈官镇的26个村,平均每个村办了2期,争取将法律知识送到每一个村庄。普及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婚姻法、民间借贷、交通法规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有一次,在村里走访的时候,有个大爷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买到了一个假冒伪劣的电饭锅,我建议他去找店家赔偿,他说这是赶集的时候有个小商贩卖的,早就不知去向了,我突然想到,在农村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都会“赶大集”,我也要让我的消费者维权知识“赶大集”,让大家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于是,我和其他成员联系了山东省漫画家协会的老师针对消费者保护法给我们画了很多的漫画,我想通过漫画展出的方式,将法律维权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果然这种“漫画赶集”的形式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和学习。

    现如今,我虽然进入法院工作,不再担任“村官”,但是我接触到了更多的矛盾和纠纷,也更加清楚了怎么解决矛盾和纠纷,我没有放弃我的普法之路,工作之余还会回到我曾经服务过的村镇讲讲法律实务和案例。“人生若只如初见”,由“村官”变成“法官”,变得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铭记初衷,继续前进,铭记出发时所许下的梦想,铭记奋斗渴望抵达的目标,纯净自己的内心,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自觉,是共产党人内在的气蕴所在。不忘初心,才能给我们一双澄澈的眼,找对方向,坚定追求,抵达初衷。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